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创新,印刷已从最初的活字印刷,发展到今天的全息照相、电脑分色的彩印,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。各行各业都用到印刷品:精美的包装盒、纸箱、广告、海报、年画和商品标签。日常生活用品中也有许多是印刷品。不过,印刷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给从业人员带来的职业危害亟需重视,尤其是因有毒原料造成的职业中毒事件。 以下是印刷行业存在的一些职业危害因素介绍。
印刷行业中的诸多生产环节,从排字到订装成书,都存在职业危害因素,例如有机溶剂及其他化学品的危害,印刷机械造成的噪声危害或身体损伤等。下面介绍这几种主要的印刷行业职业危害,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。
1、油墨—由多种成份组成的化学混合物,是粘稠的、附着力极强的流质。主要成份是着色剂。依照颜色和印刷机的不同,所加入的着色剂成份也不同,分成有机物和无机物。有机物着色剂多含有苯、萘、蒽等有机化学品。无机物着色剂含铅、铬、铜、汞、铁等物质。此外,油墨中还含有快干剂、光油、稀释剂和溶剂。这些都含有苯、易挥发的树脂、芳香烃、正己烷等化学品。长期接触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。
2、清洗剂—用于清洗机器部件、产品,除去杂物、灰尘。把清洗剂倒在碎布或其它物料上,用手拿着才能清洗。清洗不同的油墨、机器所用的清洗剂也有所不同,常用的有汽油、天拿水(含苯)、白电油(正己烷 、酒精(乙醇) 、丙酮、乙醚等等。这些化学品有的气味刺鼻,有的芳香,都极易挥发。长期大量吸入这些清洗剂散发的气体会使人中毒。
3、稀释剂(凡立水) 油墨在使用过程中,通常会因为挥发而变得干硬,需要随时加入一定量的稀释剂变稀。稀释剂主要含正己烷、天拿水、苯、甲苯和二甲苯等。按油墨品种和制版材料的不同,加入油墨的稀释剂相应不同。
对人体的危害
油墨、清洗剂、稀释剂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份都有害于人体健康。长期接触会影响身体,导致中毒甚至死亡。印刷行业常见有三种化学品中毒现象:
职业性慢性铅中毒——铅主要从口或皮肤进入人体。长期使用含铅油墨或接触用铅制成的版,易引起铅中毒,慢性中毒者早期常会出现头晕、头痛、乏力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;晚期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,或再生障碍性贫血,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,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白血病。
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——正己烷又名白电油,无色,带芳香味。在印刷过程中常以正己烷作清洗剂。 正己烷的挥发性很强,用于清洗时会散发到空气中,被人体吸入。短时间少量接触没什么反应,长期大量吸入就会中毒。症状为:全身乏力、食欲减退,进而出现四肢麻木、无力、行走困难。严重者瘫痪。
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——印刷行业较易出现的急性中毒,是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三氯乙烯所引起的、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全身性疾病。少数接触者出现严重的变应性皮肤疾患。接触反应:短期内接触较高浓度三氯乙烯后出现头昏、头痛、乏力、颜面潮红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等表现,一般在脱离接触后24小时内可恢复正常;轻度中毒可有:心悸、胸闷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减退、轻度意识障碍(意识模糊、嗜睡状态或朦胧状态)、三叉神经损害和轻度肝或肾损害等。重度中毒:中毒者出现谵妄状态或昏迷、有两对以上脑神经损害和度肝或肾功能损害。接触高浓度、大剂量三氯乙烯时,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,而导致心律失常,严重时可发生心室纤颤而猝死。由于三氯乙烯中毒有时潜伏期较长,一旦出现接触反应,必须严密观察,及时处理,以防病情发展。
印刷过程中用到的其它化学品,其进入人体的途径也相似,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。工人们应当主动了解它们的性能,加强劳动安全防护。
虽然印刷行业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,但采取适当和严格的措施,能起到有效预防作用——
1、从原料着手,将有毒原料改以无毒或低毒的原料来代替
这种办法可以控制毒害的源头。工厂在采购油墨、清洗剂、稀释剂时尽量选用无毒或低毒的。比如水性油墨就不含有机物苯、烷、芳香烃等,不会导致工人中毒。选用清洗剂、稀释剂也应遵从同样的原则。
2、改善工作环境和设施,加强安全管理
印刷车间需要非常干净,才能保证产品质量。但有些工厂为防止灰尘、毛絮对产品的影响,把车间门窗全部封闭起来,甚至没有抽风、排风装置,这极易引起工人中毒。在设计印刷车间时,空间(高度)就要够大,并有足够的排气或抽风设备。在印刷机或上光机的正上方,要按一定高度来安装局部抽风装置,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毒气、废气过滤后,及时排出车间。
3、对工人进行全面的、必要的教育培训,增强预防意识
职业安全知识和工艺操作对印刷工人来说同样重要。工厂应组织工人进行相关职业卫生培训。使之了解各种职业危害因素;指导工人对未用完的油墨、清洗剂、稀释剂及时封存,以减少挥发,并将其存放到指定的安全的地方;抽风排气装置要有专人负责管理、检查,保证正常运转;指导并严格要求工人正确使用防护用品(手套、防毒口罩等) 。工人在建议和要求厂方改用低毒、无毒材料及改善工作环境、安全设施方面负有责任。
上一篇:职业危害因素预防之镉中毒
下一篇:职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措施